近日,邯鄲魏縣泊口鄉(xiāng)張全才因幫助、扶持其他殘疾人脫貧解困,實績突出,被省委宣傳部、省殘聯評為河北省最美殘疾人,榮獲最美脫貧能手稱號。
初見張全才,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干練踏實的漢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在魏縣將五金爐具廠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老板竟然是個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張全才,用堅韌不拔的毅力打拼屬于自己的事業(yè),用博愛之心贏得人們的廣泛贊譽……
張全才1968年出生,一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痹癥,落下了右下肢終身殘疾。張全才過早地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公,同時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18歲中學畢業(yè)前夕,張全才看著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每日早晚操勞,他決定放棄學業(yè)挑起家里的重擔。剛剛走出校門的他,一無經驗,二無技術,只好在村里當起了又苦又累的裝卸工。盡管他每天累得汗流浹背、腰酸背痛,還是看到個別工友嫌棄的目光……為了生活,他硬是堅持了一年多。
1998年,經人介紹,他在馬頭鎮(zhèn)干起了修表行業(yè)。后因修表行業(yè)不景氣,他又到邢臺氣焊學校學習兩年。學業(yè)有成后,他回家開了個電氣焊門市,一年后,手頭有了些許積蓄。這時,張全才想把周圍無事可做的殘疾人招集起來,辦個廠子,這樣既能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還能為國家做點兒貢獻。俗話說得好,心動不如行動,張全才只身到山東、溫州、上海等地考察,回來后,在魏縣泊口鄉(xiāng)租了四畝地,建起廠房、辦公場所及殘疾人宿舍,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然后招聘數十名殘疾人開辦天達五金制造廠,主要生產小五金配件?墒牵觳挥尤,一年后,因資金問題,生產難以為繼,他又無法從當地銀行貸來款,沒有辦法,只好遣散工人各回各家,天達廠就這樣夭折。
生活還得繼續(xù)。一向不服輸的張全才在家待了數月后,決定再次開辦電氣焊門市。他向親戚朋友借了一千多元錢重操舊業(yè)。稍有積蓄之后,他又萌發(fā)了辦廠的想法,這次他找到殘聯和民政相關部門。在他們的幫助下,于2008年5月成立了五金爐具廠。該廠位于魏縣城東,以電氣焊和生產氣化爐為主導產業(yè),兼營白鐵皮加工,安置35名重度殘疾人就業(y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身體殘疾并不可怕,只要有志向,一樣能闖出一片天地來。張全才這個干練踏實的漢子用他殘缺的身軀為殘疾人樹立了創(chuàng)業(yè)脫貧的典范。近幾年來,該廠在張全才的帶領下,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就業(yè)條例》以及省市殘疾人就業(yè)的有關政策精神,采取免費職業(yè)培訓、委托殘疾人來料加工、賒銷產品等多種形式,幫扶殘疾人就業(yè)。9年來,該廠共培訓殘疾人410名,推薦個體就業(yè)130人,輻射帶動全縣55戶殘疾人家庭開展來料加工,115戶殘疾人賒銷產品創(chuàng)辦個體營業(yè)實體。由于成績突出,2016年,該廠被市殘聯授予“省級殘疾人就業(yè)示范基地”。因幫助、扶持其他殘疾人脫貧解困,近日,張全才獲得河北省最美脫貧能手稱號。(記者佘志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