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大學生,紅色之旅,開啟一段特殊的人生旅行。
8月20日至25日,秦皇島市殘聯(lián)組織20名受助殘疾(殘疾人家庭)大學生優(yōu)秀代表,參加“緬懷先烈、不忘初心、逐夢前行”秦皇島市第四屆殘疾大學生夏令營活動。在夏令營中,營員們奔赴李大釗紀念館、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西柏坡紀念館、狼牙山五勇士紀念館等燕趙紅色革命圣地,追憶烽煙戰(zhàn)火,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6天的夏令營生活是短暫的,可對于營員們來說,這必將成為他們人生路上一筆永恒的寶貴財富。
紅色之旅 追尋先輩足跡
8月20日上午10時,夏令營授旗儀式結束后,營員們踏上了充滿期待的紅色之旅。
夏令營的第一站是位于唐山市樂亭縣的李大釗紀念館。展館內,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張張清晰的照片、一頁頁與大釗同志革命生涯密切相關的史料,展示了這位共產(chǎn)主義先驅的光輝業(yè)績,給營員們留下深刻印象。
“李大釗同志有著‘鐵肩擔道義’的遠大理想,一生努力為苦難的中國尋求出路。他那偉大的獻身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讓我更深刻地領會到,若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要有民族的精神信仰!敝苡翊涸谌沼浿姓f。
在保定市域的雁翎隊紀念館、冉莊地道戰(zhàn)紀念館、狼牙山五勇士紀念館、白求恩紀念館,營員們既感受了中華兒女灑盡一腔熱血、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氣概,又從不同側面了解了國際友人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忘我工作,向中國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的國際主義精神。
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營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西柏坡紀念館,或凝神瞻仰,或駐足沉思,探尋“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足跡,尋覓“西柏坡精神”的真諦。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學,營員們受益匪淺。
勵志之旅 銘記使命責任
在不同的地點,市殘聯(lián)精心組織了“鐵肩擔道義,誓圓報國夢”“新中國從這里走來——我們肩負的責任”“為實現(xiàn)中國夢,我們時刻準備著”三個青年論壇,每一位營員都有感抒懷,講出了勵志心聲。
“李大釗在《獄中自述》中寫道:‘自束發(fā)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yè),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表達了他對民族解放事業(yè)的忠貞不渝。這讓我很受觸動,作為年輕一輩,要弘揚和繼承這種民族意識,將個人理想與民族命運統(tǒng)一起來,努力學習,為國家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苯衲昕既牒颖贝髮W的閆佳旺說。
來自殘疾人家庭的學生肖彥偉說:“參觀西柏坡的過程中,幾乎隨處可見竹子。竹子的精神是堅韌,讓我想起了方志敏的詩《詠竹》:‘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紅日起,依舊與天齊’,托物言志,抒發(fā)了堅強不屈的革命斗志與忠心耿耿的報國之情。而西柏坡的竹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先輩們用一生的行動告訴我們,要有堅韌的品質,在逆境中求生存,做事不能退縮!
參觀狼牙山五勇士紀念館后,考入濟南大學的趙然將所思、所想、所悟,現(xiàn)場作《致狼牙山五壯士》一文,豪情暢言:我們定將接過你們的旗幟,完成你們未竟的事業(yè),不朽的精神,永放光輝!偉大的理想,永不泯滅!
“我們不一定要成為英雄,但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價值,讓社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發(fā)生一些改變,我們的人生才無悔! 趙然說。
論壇上,即便是聽力障礙的學生,也在手語翻譯的幫助下,發(fā)出內心深處由衷地感慨,通過內外結合,凈化了心靈,汲取了正能量。
溫暖之旅 讓愛相伴左右
6天的夏令營中,殘疾大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大學生結幫扶對子,相互之間增進了了解,收獲了真摯的友誼和愛。
高夢和趙婷婷住同一寢室,倆人也因此成為好朋友。
“剛開始,她試著用手語跟我交流,但我不知道她想表達的意思。后來,我們改用微信交流,沒有任何障礙。幾天相處,我發(fā)現(xiàn)她是一個真誠、可愛、善良的女孩,這個朋友我交定了!壁w婷婷說。
“我需要帶助聽器輔助聽力,電池電量不足或是沒聽清楚時,她會幫我聽,再用微信告訴我,絕佳拍檔!”高夢說。
在愛的包圍中,夏令營中始終彌漫著團結、友愛的氛圍,營員們用陽光的心態(tài),手挽手,溫暖著彼此,綻放著自信,匯聚著一股力量。
一路走來,夏令營的生活充實而精彩。
手語翻譯信波陪伴有聽力障礙的營員,用手語傳遞信息!皫秃⒆觽冝D達需求,解答困惑,我很愿意做這樣的橋梁,讓他們通過這段旅程盡量多的學到知識!毙挪ㄕf。
市慈善醫(yī)院醫(yī)生朱永亮擔任隨隊醫(yī)生,不論暈車的,還是感冒的,有著豐富工作經(jīng)驗的他會及時出現(xiàn)。
相信這場充滿愛的紅色之旅,將在這些大學生心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殘疾大學生夏令營是市殘聯(lián)的公益助學品牌,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讓殘疾大學生們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艱辛歷程,體會新中國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同時,也讓更多的殘疾及殘疾人家庭學生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激發(fā)他們內心潛在的堅韌力量,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信念,為社會傳遞一種正能量!笔袣埪(lián)副理事長王立志說。(記者 郝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