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
邢臺市農科院小麥專家景東林應邀與種糧大戶支招——科學管理,晚播小麥也能高產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邢云)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由于雨水影響,今年冀南小麥播種普遍較晚。晚播小麥該如何管理才能高產?12月11日,邢臺市農科院研究員、總農藝師景東林來到南和區(qū),與種糧大戶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支招。
景東林(右一)在會議室授課完畢后,與種糧大戶溝通交流。 河北日報記者邢云攝
景東林是業(yè)內有名的小麥專家。他先后培育出7個小麥、玉米新品種,其中,“邢麥4號”填補邢臺無國審糧食品種空白,“邢麥6號”通過國家級和省級雙審定,讓邢臺小麥育種水平躍入全國先進行列。因此,一聽說景東林要來講課,一傳十,十傳百,當地種糧大戶紛紛趕來。
“按照群眾意愿,我們原計劃邀請景東林研究員來我們村,和幾個農民代表講一講,沒想到要來聽的人太多,臨時協調把會場移到了東三召鄉(xiāng)政府會議室!毙吓_市計生協、市貿促會、市紅十字會聯合駐西任城東隊村工作隊隊長路志平說。
下午2時許,正式開課,會議室里,滿滿當當坐了40多位種糧大戶。
“邢臺小麥適宜播種期為10月8號至18號。根據晚播時間不同,又分為晚播、特晚播和沒出苗的‘土里捂’!本皷|林說,今年不少地方的小麥播種期都偏晚,晚播小麥葉少、蘗少、根小、苗小,但是,科學管理促早發(fā),小苗追大苗,最終也能實現高產。
一席話,讓種糧大戶們吃了定心丸。
以種補晚,以肥補晚,以密補晚……景東林結合實際情況,一一道來,不時與大家互動討論。
景東林(右二)來到麥田里,和種糧大戶們現場討論如何促苗生長奪豐收。 河北日報記者邢云攝
在景東林提議下,課堂從會議室“搬”到了麥田。聞訊趕來的村民興致高漲,你一言,我一語,演奏一曲鄉(xiāng)村振興的美妙樂章。
種糧大戶劉貴強是圪塔頭村人,他今年種了180畝地,去年僅小麥一項就掙了15萬元。眼下,他正為小麥長勢發(fā)愁:分蘗少,葉片黃,苗情弱。
景東林在麥田里走了一遭,又從地里拔出一棵小麥,給劉貴強指出問題所在:“播種耬調試不當,部分行播種過深,導致麥苗出土困難,同時,播種后注意鎮(zhèn)壓,鎮(zhèn)壓不到位,就會影響小麥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長!
“那咋辦?”劉貴強問。
“返青后期追肥澆水,促進春季分蘗增生,追加磷肥,培育壯苗……”景東林答道。
“村里各項事業(yè)發(fā)展,離不開駐村工作隊傾力幫扶!蔽魅纬菛|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建磊說,村民們將這幾年村里變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目前,村里成立兩個糧食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帶動一批農戶共同致富。
西任城東隊村村民劉聚國種了120多畝地。他晃了晃駐村工作隊發(fā)的小麥管理明白卡,“現在有黨和政府撐腰,有景東林研究員做后盾,怕啥。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我相信明年還會是個豐收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