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輝
細心觀察,我們的身邊不知不覺間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越來越多的黨員將鮮紅的黨徽佩戴在胸前。這一道風景線,亮明了第一身份,反映出共產黨員的驕傲和自豪,讓群眾眼前一亮,贏得了贊譽和信賴的目光。
但也有個別黨員對“戴黨徽、亮身份”存有某種疑慮!按魃宵h徽,就等于失去了個人行動的自由。”“真有那么大作用嗎,是不是有點形式主義?”“在‘八小時之內’戴就行了,‘八小時’之外沒必要吧?”感覺不自在,不敢戴、不愿戴,這些在“戴黨徽、亮身份”上的認知,表面上看是源于對自己不夠自信、害怕接受群眾監(jiān)督等,但根子卻在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強、黨員意識淡薄。
“戴黨徽、亮身份”是不是只是一種形式?它有多重要?一名黨員真誠地說:“以前很少佩戴黨徽,最多也就是在黨組織生活會上戴一戴,慢慢地就覺得自己和群眾沒什么兩樣,在思想和行動上都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可見,不戴黨徽,沒有明顯的身份標識,不但讓群眾難以辨識黨員的身份,讓黨員少了外在的監(jiān)督,就連黨員自己,也會因此忘記自己的“第一身份”,久而久之,出現(xiàn)思想岔道、行為走樣。這種平時看不出來的黨員,如何能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如何成為群眾的主心骨、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頂梁柱?
所以,佩戴黨徽不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它由“形式”而作用于“內心”,規(guī)范和約束黨員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言行。堂堂正正地戴上黨徽,就是敞敞亮亮地給自己貼上“標簽”,時刻提醒自己自覺做一名合格的“優(yōu)秀分子”。戴黨徽,亮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亮出了用合格共產黨員標準規(guī)范和約束自己言行的底氣,亮出了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的勇氣。
早在199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中國共產黨員佩戴黨徽規(guī)定》就強調,“自覺佩戴黨徽,既是黨員形象的具體反映,也是每個黨員自身覺悟和組織紀律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既有利于黨員認真履行黨員義務,加強自我教育,又便于密切黨群關系,主動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樹立黨員形象。”可以說,戴黨徽,就是一種鞭策和激勵;亮身份,就是一種加壓和錘煉。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戴黨徽、亮身份尤其有利于廣大黨員從個人內心和群眾監(jiān)督兩種途徑改進在思想、作風、組織、紀律方面存在的問題,強化黨性意識、宗旨意識、責任意識,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
一枚黨徽,標識出一名黨員;一名黨員,樹立起一面旗幟。在不久前我省的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中,佩戴在胸前的鮮紅黨徽,激勵和鼓舞著廣大黨員干部奮力攻堅、持續(xù)作戰(zhàn),帶領災區(qū)群眾克服諸多困難、重建美好家園;看到了鮮紅的黨徽,災區(qū)群眾就有了主心骨,堅定了必勝的信念和勇氣。一枚黨徽在關鍵時刻的作用,何其之大!
戴起黨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亮明身份,隨時隨地接受群眾的召喚、監(jiān)督和檢驗——這應該成為所有共產黨員的共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