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刻苦讀書,一邊悉心照顧生病的父親,她過早地品嘗著生活的艱辛,但同時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愛心、孝心和感恩之心做了最好的注解。她就是平山實驗中學帶著父親上學的邢金花。
邢金花5歲時,母親生弟弟難產(chǎn)去世。年幼懂事的金花、耳聾多病的父親與尚在襁褓中的弟弟在歲月磨礪中共同撐起了這個家。日子雖然辛苦,但有父親在,這個家終究還有頂梁柱。然而,好景不長,2015年11月,父親因煤氣中毒留下后遺癥,失去了勞動能力。家庭的重擔就這樣過早地落在了年幼的金花肩上。在父親住院期間,她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去醫(yī)院照顧父親。
父親出院后,邢金花如釋重負。然而,出院十余天的父親突然高燒不退,再次住院,后被確診為肺炎。在父親住院治療過程中,邢金花不得不選擇了休學來照顧父親。
父親幾次住院治療耗盡了所有的積蓄。面對病重的父親和正在上小學六年級的弟弟,邢金花毅然扛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久病在床的父親長了褥瘡,沒有錢住院,金花就查資料問醫(yī)生,按醫(yī)生說的方法每天給父親換藥、翻身、按腿。蒼天不負苦心人,半年后,父親的褥瘡好了大半,而且能拄著拐杖小步挪動了。邢金花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久違的笑容,同時,邢金花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復學,帶著生病的父親繼續(xù)上學。
2016年9月,邢金花再次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校園。與其他高一新生不同的是,她是帶著父親來上學的。18歲的金花,開學前便在學校旁邊的東莊村租了一處房子,房子很簡陋,但是便宜,而且離學校近,方便她在課間回來照看父親。
她在作文中寫道:“攜父上學,是學業(yè)不可廢、家父不可棄。生活雖艱難,但樂觀的心態(tài)最重要,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因為她相信:“苦難都會過去,而幸福就在前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