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石家莊老兵王新法。
2月23日下午,千里迢迢在湖南石門義務扶貧4年的石家莊老兵王新法,突發(fā)心肌梗塞不幸離世,永遠地離開了他摯愛的扶貧事業(yè)。消息傳來,整個村莊籠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2月28日,記者趕赴湖南,追尋王新法義務扶貧的足跡,感悟退伍老兵矢志不渝的精神。
退伍不褪色的“老兵”
我不講大話,不講空話,是想盡己所能,與民共富。在一個新天地里,拿出一個共和國軍人的信仰、勇氣和忠誠,去改變一些人和事的面貌。
王新法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人,1969年參軍,兩年后入黨,在祖國的西北戈壁當過工程兵、偵察兵。1982年4月從蘭州軍區(qū)轉(zhuǎn)業(yè)到石家莊市公安局,成了一名“反扒英雄”。隨后,王新法被人誣陷入獄,一度失去自由。
案件平反出獄后,王新法來到薛家村,剛開始,語言不通,環(huán)境不適應,老百姓也不理解,但他愣是憑著軍人的堅毅堅持了下來,自掏腰包,扎根深山扶貧幫困。消息傳開后,昔日戰(zhàn)友紛紛加入到他的扶貧隊伍里來。目前這個“軍人扶貧軍團”共一百三十多人,有現(xiàn)役軍人、退伍軍人,也有軍人家屬。
在采訪過王新法的記者眼中,他前額寬闊,眼神炯炯,消瘦臉龐,黝黑皮膚,一身軍裝,看上去格外精神。在接受采訪前,王新法會敬個軍禮,辦起事來更是腳下生風、雷厲風行。他說,軍人的忠誠就是忠誠國家,忠誠人民。
對于薛家村,他有整體、長久的規(guī)劃和設想。從2013年到2024年,他做了四個“三年計劃”,分別是:全面發(fā)展,擺脫貧困;穩(wěn)定發(fā)展,小康生活;加大積累,富民強村;回報祖國,感恩社會。
他把這些計劃寫在他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更記在了心里。3年多來,他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承諾,實現(xiàn)著自己的規(guī)劃,以一個軍人勇往直前、剛毅不屈的精神,為當?shù)氐拿撠毠耘c農(nóng)村建設默默奮斗著。

干實事兒的“名譽村長”
王新法是一個純粹的人,他腦里想的、心里裝的、付諸行動的,除了‘為人民服務’這一崇高宗旨,別無其他一絲雜念。
剛到薛家村時,王新法面臨著“無處不在”的質(zhì)疑。有的村民懷疑他的動機,擔心他是個騙子,義務扶貧背后另有目的;有的村民覺得他只是“一時興起”,山區(qū)幫扶不過是走走過場、做做樣子。
自掏腰包為村里低保老人牽電線,購買節(jié)能燈、烤爐分發(fā)給困難家庭……他用實際行動改變村民的看法,將不解一一驅(qū)散。
“第一次在茶園見到王新法時,他正穿著膠靴、迷彩服在認真勞作,看上去比村民還樸素。”村民陳家中曾向媒體介紹,正是這一情景,讓他對王新法好感倍增。
進一步拉近王新法與村民之間距離的,是“山河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成。
2014年初,以王新法為首的“與民共富軍人團隊”投入70多萬元,在薛家村六塔山頂建立“山河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80多年前壯烈跳崖的68名紅軍戰(zhàn)士安息。
多次接觸以后,村民逐漸打消了對這名外鄉(xiāng)人及其團隊的質(zhì)疑,并在村民代表大會上舉手表決授予王新法“名譽村長”稱號。
3年多過去了,“名譽村長”王新法帶領他的團隊花自己的錢,干實實在在的事,拓寬10多公里村道,建設6座橋梁,修建5公里的山道,還把村通組道路修到了30多戶村民的家門口。不僅如此,他還利用三年時間摸索出不施農(nóng)藥,大幅提高茶葉附加值的方案,建設生態(tài)茶園。同時,積極聯(lián)系對接國內(nèi)外市場需求,創(chuàng)造了“體茶”茶葉品牌和主打土特產(chǎn)的“名譽村長”品牌,使全村的年人均收入突破了6000元。
村民王先鵬曾向采訪記者表示:“王村長帶領老百姓發(fā)家致富、修路修橋,給老百姓帶來很多好處。他讓我們的凝聚力得到增強,思想也得到徹底改變。以前凡事‘向錢看’,現(xiàn)在我們更多是向前看,感覺有奔頭!
資料圖:遺體告別儀式現(xiàn)場。
資料圖:老百姓送別王新法。
百姓不舍的“親人”
他當年捧著一顆心來,而今拼盡最后一滴血走。在我心中,他是扶貧英雄,是時代楷模,是最美扶貧人物的杰出代表。
2016年,薛家村退出省定貧困村,并被評為湖南省文明村鎮(zhèn)。正當村子發(fā)展迎來更多新機遇時,王新法卻倒在了扶貧一線。噩耗傳來,整個村莊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26日上午,王新法的遺體告別儀式在石門縣殯儀館舉行。隨后,其骨灰由親人護送至薛家村,安葬在六塔山上的山河圓。
燕人重義,一腔碧血肥湘土;楚天多情,滿目紅云載雄魂。從石門縣城到南北鎮(zhèn)薛家村,全程129公里,沿途需經(jīng)過楚江街道、新關鎮(zhèn)、壺瓶山鎮(zhèn)、東山峰管理區(qū)等地,上萬名群眾站在路邊自發(fā)送別王村長。
當日下午,當運送王新法骨灰的靈車抵達薛家村時,村民們的情緒再也控制不住,瞬間爆發(fā)、失聲痛哭。
“老伙計啊,村里有67戶貧困戶摘掉了貧困帽,最后只剩4戶就要脫貧了。在這節(jié)骨眼上,你怎么就這么狠心離我們而去!贝逯癖脒煅实卣f。
由于坡陡彎多,正常速度從山腳步行到六塔山山頂要近3個小時。但仍有不少年長的村民依靠拐杖艱難上山,只為給王村長“送行”。
76歲的賀宗榮向家人表達了要送王新法的意愿,他兒子立即從外省趕回家,騎著三輪摩托車送父親上山。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耙惶觳幻撠殹⒁蝗詹浑x開!鄙埃跣路ㄔ@樣承諾。如今,他的精神,將永遠矗立在三湘大地。在人們心里,王新法永遠與扶貧一體,與群眾相依。
相關新聞:
王新法是知恩圖報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價值完美契合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