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正確”就可以打人?在公交車上遇到老弱病殘要讓座,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被讓座的人自然會感謝讓座的人。不過最近,在青島市的公交車上卻出現(xiàn)了不和諧的一幕。一位中學生明明讓了座,結(jié)果不僅沒撈著好,反而被一名五旬男子拳打腳踢了一通。

張百勝:尊老愛幼是每一名學生最先學到的知識也是準則,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也會繼續(xù)學到更多禮義廉恥,懂得更多的公序良俗。這是社會和諧的根本,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要組件。在公交車上被辱罵、被毆打,挑釁的是他心中的準則,是和諧社會發(fā)展根本。辱人、打人者趾高氣昂安然離去,這在學生心中留下了深深疤痕,又何嘗不是在社會公共道德秩序上留下的一道淺淺的印跡?和諧為本、健康發(fā)展,被挑釁了的“規(guī)矩”該如何矯正?
芓蘅:對于那些特殊的人群,莫要把屬于自己的特殊“優(yōu)惠”當做鎖鏈,利用整個社會的輿論上升到道德層面來消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該屬于年輕人承擔的責任義務(wù),我們自會盡全力去完成。但同時作為長輩的人也應(yīng)該給我們樹立榜樣,不要倚老賣老,讓本該樂于助人的好事成為年輕人心靈上的負擔。時代在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向前發(fā)展,我們的道德觀念更應(yīng)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此甚好。
肖瀟:對于年輕人而言,正常情況下,座位是可以坐的,但是在老弱病殘孕面前,我們應(yīng)該顯示出我們優(yōu)良的品德,主動去讓座,倘若真的有自身的原因,也可以和別人說明,相信是不會有人拒絕的;對于老年人而言,身體的原因使得老年人不得不去坐座位,但是也不能抱著必須所有人都給自己讓座的心態(tài)去呵責別人,倘若別人真的有難處,自己本身的身體也還行的話,站一會兒也是可以的。一件事情的正誤哪有明確的界限,終究是看人們的認知,所以有的時候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體諒,哪里還會出現(xiàn)這么多“讓座門”事件?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