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小盛在小區(qū)內清運垃圾
一個瘦弱的小女孩,一米五的個頭,僅比綠皮垃圾桶高出一點,在寒風中來回穿梭,把23個滿滿的垃圾桶一個個推到小區(qū)門口。有時垃圾桶太滿,她只能拼命用身體借力一步步挪動。
這是最近一年來,在安徽合肥望湖南苑小區(qū)每天傍晚都能見到的一幕。一項成年人干起來都頗費力氣的活,12歲的小盛接替病倒的父親已經干了一年多。靠著課余清運垃圾賺取的每月800元“工資”,小盛支撐著一個特殊的“癌癥家庭”。
小盛的父親今年56歲,2011年底查出患上肺癌。當時父親從事的就是小盛現(xiàn)在的垃圾清運工作,收入微薄的他主動放棄了治療。2012年底,厄運再次降臨這個家庭,小盛的繼母也被查出癌癥。
接連的打擊讓小盛的生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同齡人還在倚靠父母撒嬌的時候,小盛已經承擔起了“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從父親查出肺癌開始,懂事的小盛就悄悄替父親開始做垃圾清運工作。當時還在上小學五年級的她,每天下午放學后就要及時趕回家,花2小時的時間替父親把小區(qū)23個垃圾桶的清運任務完成,接著回家做飯,照顧父親。
“只要我好好學習,他們一定能好起來,我們就能回到以前的生活!边@是小盛堅定的信念。她在班級排名總是穩(wěn)居前十位,期末考試全部90分以上。每當遇到難事愁事,她也很少主動對家人說,“只會增加爸媽的負擔,我就放在心里自己解決!
小盛說:“生活是又苦又甜的,苦的是爸媽倒下,自己忙不過來的時候,甜的是父母好起來,和自己說說話的時候!
采訪中,記者跟隨小盛體驗了她的垃圾清運工作。室外溫度已經零下,小盛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寒風中艱難的拖運著一個個重達一百多斤的垃圾桶,兩個小時工作結束后,她已累得氣喘噓噓,雙手凍得紅腫。
“雖然有點苦,可一想到每個月可以有800塊錢就不覺得苦了。”小盛說,這筆收入現(xiàn)在是家里的唯一經濟來源,有了錢就可以給爸媽治病,“他們是我的親人,不能讓他們倒下!
為了省錢治病,現(xiàn)在小盛全家人每天只花15元訂一份餐,通常是一碗面條自己吃完爸爸再吃。有時為了給對方省一口,父女倆都爭著說自己不餓。更令當人揪心的是,小盛的父母是前幾年再婚結合的,還有一個僅一周歲的弟弟,這些都讓小盛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當?shù)厣鐓^(qū)干部告訴記者,由于小盛父母戶口都在郊縣農村,沒有參加醫(yī)保,社區(qū)曾想幫他們繳費,卻被告知已經過了參保時間,要再等一年才能補辦,“可誰知道她的父母還能不能等得到啊!
談及女兒多年的付出與變化,小盛父親的眼淚奪眶而出。他悄悄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在托人找個好人家把兩個孩子送出去,以便讓自己和愛可以“走”得放心些……
據(jù)新華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