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大三的范杰暑假到一家公司實習一個月了,最近他非常郁悶:為了暑期實習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和精力,但在實習中卻發(fā)現自己變成了“跑腿工”。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認為,大學生實習,不能只關注賺多少錢、做了多少業(yè)務,最關鍵是要積極主動,學會如何與社會、與人打交道,提高處理復雜局面的能力等軟實力。
范杰學的是人力資源管理,經校友介紹,他申請到了位于廣州的一家跨國企業(yè)的實習機會。6月底,他向朋友借了一套正裝,簡單將行李收拾了一下,乘坐20多個小時的硬座火車前往廣州,興奮和緊張竟讓他渾然不覺得累。
“去廣州前,我就開始在網上找住的地方。房子很不好找,價格也偏高,合租的稍微好點的一間房都要上千元一個月!狈督苷f,最后他在中山大學北門租下了月租500元的房子。房子在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城中村,房屋很密集,過道僅能容兩個人行走。一個衛(wèi)生間,一間臥室,除了電燈沒有其他電器,范杰有時晚上熱得睡不著只能貼著墻壁坐著。
克服了艱苦的環(huán)境,他希望工作上能有回報。但是一個月下來,范杰只是簡單地做一些后勤工作,布置會議室,錄入文字,外出送文件。他發(fā)現,幾乎所有實習的學生都一樣,接觸不到核心業(yè)務,打雜跑腿!百M了這么大勁,不僅專業(yè)知識沒有得到運用,干的都還是輔助性工作,根本學不到東西。”范杰說。
比起“混”實習單位的公章、在大學所在地或回家實習,部分大學生所付出的實習成本要高很多。他們努力申請到向往已久的實習機會,來到舉目無親的實習所在地,甚至從中國的最南邊跑到最北邊,就是為了能讓自己的簡歷“更漂亮”、工作技能更完善。但現實卻事與愿違,他們有的做的就是跑腿打雜的工作,有的白白地在空調間里坐了兩個月。
林慧是某大學的大三學生,她說:“我學的是新聞專業(yè),班里很多同學在暑假都沒回家,在傳媒類單位實習。很多同學都發(fā)現,如果自己不主動找選題,尋找新聞線索,那么有時候只能坐在辦公室做一些事物性的工作。”
一些用人單位的高管邊表示,由于實習時間短,公司很難給實習生安排復雜的項目,而且有的同學還缺乏基本的專業(yè)知識,更不便讓其參與核心工作。也有用人單位“吐槽”:自己都忙得焦頭爛額,哪有時間指導實習生。
那么,大學生在實習中能學到什么呢?不少大學生認為,實習就必須接觸核心工作,多做業(yè)務。近日,創(chuàng)新工場創(chuàng)始人李開復在網上給大學生實習提出建議,從細節(jié)入手,包括基本的工作技能、體會公司文化、體驗團隊合作、學習溝通技巧。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認為,大學生實習,最關鍵是要積極主動,學會如何與社會、與人打交道,提高處理復雜局面的能力等軟實力。
針對目前一些大學生沒有明確自己的實習目的,楊建華認為,實習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考慮“投入產出比”,所以大學生更應該將其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緊密結合起來。
◎韋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