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dding-bottom: 6px; text-align: left; box-sizing: initial; line-height: 1.5em; min-height: 1.5em;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font-family: 微軟雅黑, " microsoft="" width:="" max-width:="" prepaste="true">圖為“邑家人”綜合服務站。
提升服務設施,推動服務方式便民化,搭建為民服務“連心橋”。2023年以來,結合黨建示范點創(chuàng)建,在黨群服務中心改造提升中,全面推行去行政化理念,工作重心由行政辦公轉變成為民服務,將行政辦公室改建為各類功能室,將硬隔離的業(yè)務辦理柜臺改造成干群零距離交流的村民會客廳,將上墻各類制度規(guī)定、業(yè)務流程整合到海報機、自助柜員機,以村民笑臉墻、全村全家福和書畫作品代替制度規(guī)定,營造輕松和諧的“一家人”氛圍。突出黨建引領作用,健全完善職能部門服務設施。統(tǒng)籌用好民政局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婦聯(lián)婦女之家、兒童之家,司法局法律咨詢服務站等設施。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有關部門成立農村服務工作聯(lián)席辦,在保證各部門設施設備正常運行,符合部門行業(y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打破條塊分割,對各功能室和相關設備進行整合、完善,做到風格協(xié)調、功能互補、管理規(guī)范,最大限度為群眾提供有效服務。此外,為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聘請專業(yè)公司開發(fā)了“邑家人”服務APP,設置了政策宣傳、生活服務、業(yè)務辦理、困難救助、鄰里幫扶、留言互動等板塊,實現(xiàn)了黨群思想線上統(tǒng)一、水電氣暖線上繳費、黨務村務財務線上公開、群眾需求線上辦理,以平臺建設,高效對接了黨群、干群、群群之間的需求和供給。
建立服務隊伍,拓展服務內容多元化,共建志愿服務“邑家軍”。發(fā)揮“兩委”干部引領作用,鼓勵現(xiàn)任和離任村干部依托自身能力和特長,為群眾提供各類服務,全縣所有村均成立了以村干部為骨干的志愿服務隊、矛盾調解室等組織,常態(tài)化開展為民服務。通過為黨員設崗定責、成立黨員服務隊、黨員先鋒隊等形式,組織4000余名農村骨干黨員開展各類為民服務。堅持“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原則,積極組建各類群眾互助服務組織300余個,6000余名黨員群眾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完善服務機制,探索服務品牌長效化,構建持續(xù)服務“永動機”。健全服務激勵機制。制定了服務積分管理辦法,建立了服務積分臺賬,量化記錄黨員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情況。將服務積分作為評先評優(yōu)重要依據(jù),為服務積分高的黨員群眾進行表彰、頒發(fā)獎狀,為服務積分高的家庭頒掛“最美志愿服務家庭”標識。同時,結合各鎮(zhèn)村經濟情況和群眾需求,購置家庭實用物品,供志愿者用服務積分進行兌換,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對志愿服務予以激勵,形成崇德向善氛圍。健全服務管理機制。為確保各領域服務機構運轉協(xié)調、服務工作順利開展,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將服務時間、服務對象、服務標準以及相關權責進行明確,確保各項服務健康發(fā)展長期堅持。健全資金保障機制。開展各類為民服務需要有穩(wěn)定可持續(xù)的資金予以支持保障,一方面統(tǒng)籌用好民政、鄉(xiāng)村振興、婦聯(lián)、殘聯(lián)等職能部門的幫扶政策和補助資金,另一方面積極利用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村集體經濟收入以及鄉(xiāng)賢愛心人士捐贈等資金。同時,積極開展市場化運營,利用村級組織提供的服務設施為不同人群提供免費、薄利以及市場價格服務。
相關新聞:
河北省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聯(lián)盟召開第四屆工作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