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嶂石巖要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啦!
來自石市旅游局的最新消息,“十三五”期間,石家莊將推嶂石巖地區(qū)資源整合,聯合邢臺大峽谷、云夢山等申報創(chuàng)建“嶂石巖地貌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打響“中國—嶂石巖”旅游品牌。
國際莊越來越厲害了有木有,未來嶂石巖有可能和神農架、北京故宮、敦煌莫高窟等一樣,位列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除了將要申遺的嶂石巖,咱們河北的世界文化遺產還有哪些?快跟小布一起去看一看吧。
一、長城
入選時間:1987年
地址:東起渤海灣山海關,西至甘肅省嘉峪關
約公元前220年,一統(tǒng)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于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xù)的防御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御系統(tǒng),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又繼續(xù)加以修筑,使長城稱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zhàn)略上的重要行相媲美。
自古以來河北就是長城修建的重要地區(qū),有兩條長城綿亙于冀北和冀洗的山巒之中:一條自東向西,從渤海邊的山海關老龍頭,經秦皇島、唐山、承德、天津、北京、張家口與山西的長城相連,橫貫河北北部;另一條自北向南,從北京的慕田峪起始,經北京、張家口、保定、石家莊、邢臺至邯鄲,縱貫冀西山區(qū)。戰(zhàn)國志金代,河北境內修筑的長城累計在3000公里以上,現在地標尚存遺跡為1200余公里。
二、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入選時間:1994年
地址:河北承德
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宮,位于河北省境內,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眾多宮殿以及其他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筑構成的一個龐大建筑群。建筑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較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著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罕見的歷史遺跡。
三、清東陵、清西陵
清代皇家陵寢中的兩處:清東陵、清西陵
入選時間:2000年
地址:河北遵化、河北易縣
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tǒng)的建筑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xù)五百余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清代皇室一共有三處陵寢,分別在東北沈陽,稱北陵;唐山的遵化,稱東陵;保定的易縣,稱西陵。
清東陵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順治的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豐的定陵、同治的惠陵,以及東(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園五座、公主陵一座,計埋葬14個皇后和136個妃嬪。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此外還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園寢。
四、大運河
大運河
大運河
入選時間:2014年
地址:河北滄州
大運河河北段北起廊坊香河縣與北京交會處,南至邢臺市臨西縣尖塚,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等五市,總長近600公里!斑\河三老”之一的羅哲文曾評價大運河河北段遺址線路清晰,體系完整,擁有較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體系,代表了我國北方大運河遺產的特色,“它的原生態(tài)性很明顯,這一點是其他地區(qū)大運河所無法比擬的!边@在我省大運河申遺點段——華家口夯土險工、連鎮(zhèn)謝家壩兩個遺產點,以及滄州至德州段運河河道都有具體體現。
滄州至德州段運河河道能夠入選申遺點段有兩個原因,一是保持了原始風貌,因為當地縣城沒有在運河附近發(fā)展,基本沒有改造;二是彎道最多,明顯的大彎竟有三十多個。這些彎道減緩了水流,保護了航船的平穩(wěn),減少了堤壩的受力,自古有“三彎頂一閘”之說。
小知識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支持、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zhí)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杰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于世界遺產范疇。
相關新聞: